(蕲春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记者吴笙铭报道)2018年,青石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补牢产业发展基础,走出了一条“产业+旅游+扶贫”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。
今年65岁的陈金芳是青石镇蕉藤树村一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,过去,陈金芳和老伴的生活全靠家里的2亩田地维持,生活十分艰辛。去年,当本村在外创业人士回乡流转荒山坡地发展生猪养殖后,他积极争取县政府对生猪养殖给予补贴的利好政策,一次性购买40头猪仔委托养殖场代养,而自己也应聘成养殖场一名工人。
青石镇蕉藤树村一组 村民 陈金芳:养猪有五六千元钱,打半年工可能有1万多元钱,只要身体好,一年到头收入算起来,可能有2至3万元钱。
农村壮劳力外出务工,带来空巢老人、留守儿童增多,致使发展后劲不足。如何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,实现脱贫致富?青石镇蕉藤树村按照“龙头企业+贫困户”的模式,把全村1000多亩荒山荒地,打包流转给能人回乡发展的规模畜牧养殖场,并构建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,实现企业效益、产业效益、贫困群众增收“三赢”发展。
蕲春县十二生态科技养殖场 场长 张又华:他们当中,最高的去年在我这的收入有2万多元钱,最低的可能也有4600多元钱。
同蕉藤树村一样,青石镇高溪村充分挖掘石头文化,因地制宜修建石景、石路、石屋酒吧、石岸梯田、农家乐等石头建筑,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,不仅提升了高溪村对外美誉度,也带动了当地山药、土豆等农副产品的发展。
乡村振兴,对于纯农业地域的青石而言,是一个大课题。如何补足自身短板?如何真正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?青石镇给出的回答是走“产业+旅游+扶贫”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。
2018年,青石镇巧妙地将乡村振兴战略思想融入脱贫攻坚行动之中,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机衔接。一方面,按照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总要求,着眼农村实际,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,提升乡风文明,留住乡愁记忆。另一方面,以乡村文化、产业兴旺、生活富裕为根本,大力实施“一村一品”工程,因地制宜培育富民特色产业,走出了一条以产业为龙头、以旅游为支撑、以脱贫致富为目的乡村振兴之路。目前,全镇引进、培育农业企业、家庭农场、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387家,带动2630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、特色种养殖业、乡村旅游业及小型扶贫产业。乡村振兴战略正成为青石镇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产业、促进山区经济发展、增加农民收入的强劲引擎。
责任编辑:甘欢
编 审:童志勇 程小年
请输入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