视频︱詹必承:盘活集体经济 带动村民增收

(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查章维报道)退伍不褪色,热血铸军魂。退役军人詹必承践行“为人民服务”宗旨,接手经营300多亩的杨畈桃园,救活村集体经济,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。

【人物名片    詹必承   1990年6月出生,向桥乡杨畈村人,2008年入伍,2013年退役,现为蕲春县雪月家庭农场负责人。】

2013年底,在河南消防部队服役5年的詹必承回到家乡——向桥乡杨畈村。告别了紧张的训练备战、出勤救火的日子,詹必承重新思考未来。当时,原先经营杨畈桃园的浙江籍老板病逝,300多亩桃树趋于老化,村民收不回土地流转金,没人愿意接手这块“烫手山芋”。

蕲春县雪月家庭农场负责人    詹必承:在部队里边为人民服务,回来就(经营)发展一些果园,然后带动一些贫困户,也是为人民服务,也为村里做一些贡献。

接手杨畈桃园以后,詹必承转换发展思路,把之前以走批发销售为主的桃园,调整为供游客休闲光、现采现卖为主的采摘园。每年3月份,詹必承联合镇村两级举办桃花节,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。原先的桃子采摘期十几天,最多一个月就结束了,詹必承又聘请农技专家和附近农民进行品种改良、培育补种,现在的桃子品种涵盖毛桃、黄桃、水蜜桃等多个,正常采摘季可以从5月20日延续到8月份。

蕲春县雪月家庭农场负责人   詹必承:游客过来,可以在我们这边摘桃,游玩一下,(在)附近的农户家吃一些家常便饭,这样也能带动我们村里边的农户的一些收入。

詹必承对桃产业发展的专注和创新,离不开贤内助蔡秀青。看到妻子在擦车,詹必承主动上去搭把手,这样的默契在7年的桃园经营生涯中已经养成。

詹必承妻子   蔡秀青:主要还是坚持我老公的理念吧,他是一个蛮能吃苦的人。我们现在主打采摘的理念,也很受大家的喜欢。

吃苦换来甘甜,勤劳创造丰收。詹必承夫妻俩还积极拓展外围业务,出售桃胶、山茶油、茶树菇、散养土鸡、鸡蛋等农副产品,进一步丰富了旗下“蕲春县雪月家庭农场”的业务,也带动了周边更多村民前来就业增收。



责任编辑:孙芸

编 审:程小年 董硕

总编审:童志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