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蕲春广电全媒体记者 朱卫红报道)栀子,是管窑镇中药材 “两个一万亩” 种植主打品种之一。近年来,通过采取政府主导、政策扶持、基地带动、群众参与的办法,栀子种植面积由小到大。如今,洁白栀子花和小小栀子已经成为了药旅联动媒介和群众增收产业。
管窑镇岚头矶居委会,版图面积5.8平方公里,由于山岗地多,人均水田不足三分。靠山吃山,发展以中药材栀子种植的山林经济,成为了岚头矶群众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。
时令入秋,眼前这一片片梯田式分布的栀子林,硕果挂满枝头。
岚头矶的栀子发展,得益于县委、县政府的大力支持,得益于群众自觉参与。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,这个居委会通过采取土地流转、村民入股和大户引领办法,所有的荒山、榜田全部种上了栀子。开展规模化、集约化生产经营,不断保护了农户利益,也调动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。经过连续多年的坚守和发展,咬定目标不放松,栀子基地已经成为了我县长江沿江一道风景、中药材增收单个支柱品种。
管窑镇岚头矶居委会党支部书记 管家明:我们村现在已经把这个面积种满了,现在我们就是要巩固这个基地,把基地管理好。我们准备到河南去考察,还是要搞这个栀子加工,通过加工以后提高产品附加值。
花为媒,产业兴。近年来,管窑镇党委、政府紧紧围绕县委、县政府的决策部署,在中药材生产过程中,结合本地方实际,采取土地流转、村民入股和大户引领办法,开展规模化、集约化生产经营,效果明显。目前,管窑镇已经建成了以岚头矶、泥滩、学堂岗和芦窑等村连片栀子种植面积达到10,000亩。
责任编辑:周 菲
请输入验证码